20191127《中國冶金報》
老礦山煥發新活力
——河鋼邯鋼礦業分公司市場化運營紀實
本報記者吳兆軍 通訊員文勇
11月的河鋼邯鋼礦業分公司,道路平直,冬青蔥綠,活性灰生產線紅紅火火,巍峨廠房矗立在藍天白云間。筆直的馬路如一條黑飄帶,道路旁的下水道井蓋上2只白鴿,5顆紅星,1個“70”數字,展現出職工巧手繪出喜迎建國70周年的文化礦山。
在創新中發展、一切圍繞市場化運營,成為該公司的主旋律。
2017年、2018年,該公司連續兩年利潤突破億元大關,2018年創造了盈利歷史最好紀錄。該公司解決了169名職工歷史遺留問題,職工有了歸屬感、幸福感。2017年~2019年10月份,該公司活性灰累計產出150.2萬噸,保證了河鋼邯鋼活性灰正常使用。
幾年來,該公司礦山綜合整治、綠化美化種植苗木5萬多株,新增綠化面積16000平方米,老礦山舊貌換新顏,活力又煥發。
結構調整 逆勢發展
河鋼邯鋼礦業分公司原本是生產焦炭和活性灰的生產企業,擁有職工738人。高質量為河鋼邯鋼供應焦炭和活性灰是該公司的中心工作。
2017年8月16日,年產80萬噸的焦化項目,按國家產業政策停產了。
“焦化系統停產后,每年數千萬元的利潤沒了。使用天然氣生產活性灰,噸灰成本至少上升200元。焦化系統大量職工成了待崗人員,收入無法保障,職工隊伍如何穩定?”該公司經理李洪春眉頭緊鎖:“歷史的接力棒傳到了我的手里,如何讓企業更好發展?”
“困難如山,再難也要挺過去。”李洪春和班子成員,認真研究企業的未來,一個新思路在腦海浮出——“迎接挑戰,內強管理,理順流程,升級改造,強根固本,‘?;冶d?rsquo;。”
思路有了,如何激發職工的干勁兒?“只要我任職一天,就決不讓一名職工下崗!”在職工代表大會上,李洪春承諾擲地有聲,“面對困難,我們要以鳳凰涅槃般的勇氣,在市場化大潮中闖出一片新天地。只有這樣,大家的收入才會只增不降。”員工紛紛表示,愿意與企業擰成一股繩,共渡難關。
“?;冶d?rdquo;是核心工作。該公司依靠自身技術力量組織實施了活性灰窯燃料系統緊急改造,使用天然氣替代焦爐煤氣作為燃料繼續生產活性灰。燃料問題的解決,讓活性灰系統有了自我造血的功能,既保證了優質活性灰源源不斷地運送到河鋼邯鋼,又讓活性灰系統人員的崗位有了穩定的收入保障。
為安置人員,該公司進行了機構改革和資源整合,成立人力資源科,以便更好地解決轉型升級和產業結構調整期內部人員轉崗安置問題。同時,該公司加大對人才隊伍的培養力度,成立維修車間、運修車間和市場運營部,對原焦化系統人員進行轉崗安置,一個不落。
該公司將以往外委實施的設備維保、汽車修理、物料運輸等業務全部收回。以前由協力工做的工作,現在全部由職工自己完成;以前讓外委隊伍掙走的錢,現在全部變成職工的收入。經過培訓和實踐,以前煤焦車司機、調火工、洗脫苯工轉身變成了現在的鉗工、電工、汽車修理工等生產骨干。一支支撐企業未來持續發展的骨干力量迸發活力、茁壯成長。
創新改革 勇闖市場
“勇做市場化大潮中的弄潮兒,別人能生存,我們要活得更精彩!”李洪春激勵廣大干部職工,“我們既要強根固本,完成‘?;冶d?rsquo;中心任務,又要大膽拓展思路,進行產業延伸,進行技術輸出,全力以赴實施管理創效、技術創效。”
為持續調動干部職工干事創業激情,該公司將獎金分配權限全部下放到車間、科室,充分發揮獎金分配指揮棒的作用。同時,該公司配套制訂了市場化管理實施方案,確定了運行目標、保障體系、組織機構、主體構架、價格體系核算結算、考核體系等事項,體現了多勞多得的激勵機制,解決了“大鍋飯”問題。
該公司積極盤活閑置資產:利用焦化拆除后半閑置的污水處理站承攬東信焦化、大社鎮區域內村莊及企業污水運營處理業務進行創效;對外租賃洗煤閑置場地創效益;利用殘采石料加工片石創效益;利用現有宿舍、教室,建成培訓基地,實施培訓創效……
此外,該公司不斷進行技術創新:成功處理了永洋特鋼新建600噸/日活性灰窯結瘤嚴重、活性灰品質一直不達標的難題;攻克新疆拜城焦化公司焦爐煙氣中二氧化硫不達標的難題……業主單位紛紛豎起大拇指,“與邯鋼人合作,我們放心!”
兄弟同心,其利斷金。經過該公司上下齊心協力,艱苦奮斗,該公司2017年不但沒有虧損,利潤還突破億元大關,2018年利潤達1.66億元,創造了該公司盈利歷史的最高紀錄。李洪春兌現了他的諾言,職工收入不但沒有降低,還有了明顯的增長。
該公司解決了169名中介工轉合同工的長期歷史遺留問題,規范了用工方式,職工有了歸屬感,干勁越來越足;優化了職工崗位系數,實現了崗位人員收入的直接增長……
效益增加,職工穩定,廠區面貌靚麗一新,企地關系和諧穩定。該公司還獲得河鋼邯鋼創效先進單位、紅旗黨委、現場管理先進單位等榮譽。
環境整治 綠色礦山
“為了礦山天藍水綠,一定要按照操作規程操作,超低排放,保證清潔生產。”河鋼邯鋼礦業分公司黨委書記蘇海強說,“為了環境更優美,我們開展了廠區環境整治,填坑造林,栽花種草,只為礦區的一片藍天。”
為了礦區的天更藍、水更綠、空氣更清新,該公司以“四見、四無、四不”(區域見濕、路面見黑、裸土見綠、設備見本色,廠區環境無煙、無味、無塵、無聲,生產過程不產塵、廠房封閉不溢塵、物流運輸不帶塵、倉儲棚化不揚塵)為目標,在綠色發展、超低排放上,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生產和廠區環境好了,受益的首先是我們自己。”該公司活性灰車間主任李延明、黨支部書記姜麗申率先行動。
該公司開展了廠區環境整治:優化工藝,優化物料運輸線路和裝卸方式,最大限度地減少污染物排放;對除濕、抑塵、除塵等環保系統進行全面升級改造;將廠區道路全部翻新鋪設柏油路面;全面開展衛生大清理、大整治,讓設備見本色、衛生無死角;大力開展廠區靚化、綠化工作,栽樹種草……幾年來,該公司綠化覆蓋率超過36%。
該公司廠區實現了舊貌換新顏?;钚曰臆囬g職工田軍說:“我們現在上班感覺不是身在工廠,而是身在主題工業公園”。
目前,該公司已成為峰峰礦區標桿企業。該公司通過政府部門環保綜合績效打分評價驗收,成為峰峰礦區A類企業。
描繪藍圖 信心滿懷
“盡管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市場形勢依然嚴峻,企業缺乏持續發展的穩定支撐和持續動力。只有創新發展才能帶領礦山騰飛。”李洪春思考著以后的發展方向。
深思熟慮,多方征求意見,一幅企業轉型升級發展的藍圖繪就:強根固本,穩固主業,“?;冶d?rdquo;,服務大局,永遠是礦業人的責任;借力發展,依托河鋼邯鋼建設大型現代化原料基地,保障礦石資源穩定供應,并配套建設先進活性灰窯,為邯鋼提供優質活性灰。
該公司借勢發展,充分利用峰峰礦區政府旅游文化發展戰略提供的優惠政策和扶持,建設多元化文旅項目“響堂親子樂園”,打造邯鋼和峰峰礦區又一張靚麗名片;充分利用產能置換優惠政策,利用市場化機制,引進第三方投資合作,解決資金短缺難題,建設年產148萬噸水泥粉磨站及100萬噸礦渣微粉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