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8《中國冶金報》
河鋼邯鋼“燒結杯”技術助力最佳原料結構
本報訊(記者吳兆軍 通訊員張紅闖)近日,河鋼邯鋼生產制造部鐵前研究所根據安排,利用燒結杯試驗,成功優化出適應公司當前生產條件的最佳原料結構和對應參數,滿足了東區燒結系統原料結構增配新礦種羅伊山礦以替代PB礦的技術需求,為河鋼邯鋼進一步降低燒結礦生產成本提供了重要的決策依據和技術支撐。
燒結生產中,由于變料調整幅度比較大,河鋼邯鋼沒有羅伊山礦配吃經驗和數據可供參考,因此急需技術參數保障變料工作順利進行。接到試驗任務后,鐵前研究所第一時間組織人員成立課題攻關隊,從羅伊山礦的粒度組成、化學分析、基礎特性等方面研究入手,分析增配后對燒結礦質量的影響。技術人員通過廣泛論證后,制訂出3個切實可行的燒結杯系列試驗方案。試驗過程中,安排專人負責配料、一混、二混、布料等環節,實現了每個工藝流程操作的無縫銜接。同時,技術人員嚴格標準化操作,統一加水制度、點火制度、分析樣制備制度等,確保試驗條件相同,使試驗結果具有更好的可比性,降低試驗誤差。經過反復試驗攻關,最終成功優化出適應公司當前生產條件的最佳原料結構和對應參數,并及時將試驗結果反饋給相關部門。
截至目前,河鋼邯鋼試驗結果已成功應用于實際生產中,其中東區燒結已經配吃羅伊山礦粉近5萬噸,最高配比達15%,燒結礦性能良好,各項生產指標穩定。